当前位置: 三峡枝江网 > 讲堂 > 三分钟讲堂
播撒革命火种的陈德华

发布时间:2021-05-17

陈德华(1898年~1968年),号希实,安福寺陈家垸子人,安福寺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家有耕地数亩,父亲陈筱香兼营稻米买卖。他年幼读私塾,后到宜都高等小学就读,学校校长李丹青经常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介绍列强欺凌、国家落后、政治腐败、人民困苦的现实惨状,在陈德华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忧国忧民的种子。陈德华小学毕业后,回家乡教私塾两年。1916年秋,陈德华考入武昌文华中学,1919年毕业后考入汉阳兵工专科学校学习机械。在汉期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陈德华深受革命思潮影响。1920年秋,陈德华去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法文,准备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正当他准备赴法之际,家中突遇变故,无法供给旅费,加之要回家处理讼事,只好被迫放弃留学而返乡。1922年至1926年夏,陈德华先后在杨家庙、郭家畈等地教私塾。他曾走出过封闭的丘陵山洼,见多识广,又很健谈,经常在亲朋好友、乡邻及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道理,深受大家的敬佩和爱戴。

1926年秋,陈德华再赴武汉。此时北伐军已经攻克武汉,革命中心由广州北移,武汉革命运动蓬勃高涨,他深受影响,决心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3月初,他报名参加农讲所学习,他的思想基础好,文化程度较高,积极上进,受到学校器重,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农讲所学习期间,与周逸群、段德昌关系密切,三人合影留念。周逸群、段德昌都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们的友谊,为开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苏区枝江游击区奠定了基础。他学习尚未结业,就参加革命政府组织的学生军随军队到鄂北平定反动叛乱。回来后,即被党组织以农运特派员身份派往京山县开展农民运动,兼任京山县农民协会主任。不久,因驻扎京山的夏斗寅部叛变,镇压共产党人,陈德华冲破敌人的围捕返回武汉。1927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省农民协会决定由他任省委通信员兼省农协派驻枝江、松滋、宜都三县特派员,到松枝宜地区开展农民运动,他恢复了因“五·八”惨案而遭破坏的宜都县农民协会,任农协会主任,以宜都县农民协会的名义发布革命布告。1927年8月,湖北省农运特派员、宜都县农协主任委员陈德华受中共宜都县委的派遣,以中共宜都县委通讯员的身份到家乡安福寺地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在徐家花屋、陈家院子等地,组织农村革命斗争队伍,在九龙观、灵芝山、云台山、杨家庙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他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同时,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在徐家嘴、陈家院子、蔡家嘴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小组,先后建立了中共徐家嘴、陈家院子两个支部,有党员28名。他兼任陈家院子支部书记,先后发展徐继先、徐国炎等人入党。同时也建立了农民协会(反动团防蔑称为“猫子会”)、共青团、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公开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他领导的革命行动,声势日益壮大,引起国民党安福寺团防的注意。团防派人到陈家垸子捉拿陈希实,危急中,他翻墙脱险。9月初,他找到党组织,得知“八一南昌起义”的消息,并听罗亦龙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

1927年底,他受命再次返回家乡发展中共党组织,完成中共湖北省委交给他的秋收暴动计划。他利用亲友、同学、乡邻等关系,扩大农民协会组织,发展中共党员,恢复和建立陈家垸子、蔡家咀、郭家畈、杨家庙等地的党支部,打出苏维埃政府的旗号,利用教农民红色民歌、民谣等各种形式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春节,他用给农户写对联的民俗来鼓舞民众,鞭挞敌人。他在原枝江、宜都、当阳三县交界处的三界场附近的九龙观题写:“笑真军阀戴假面具,看小百姓登大舞台”;在土地庙前题写:“土豪胜似土匪,地主刮尽地皮”;在群众门前写道:“受压迫由退让起,得平等从奋斗来”,横批“工农团结”。

陈德华在安福寺一带广泛发动农民开展革命活动,引起当地反动土豪劣绅的仇恨和恐慌,他们纷纷向反动派告密。1928年春节刚过,“安福寺保卫团”就到安福寺一带抓捕陈德华。在当地共产党员、农协会员及进步农民的帮助下,陈德华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抓捕。192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在枝江、宜都地区施行白色恐怖,国民党第43军大肆镇压革命人民。中共湘鄂边特委周逸群来安福寺指导工作,在杨家庙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布置后段工作,动员有名声的骨干党员转移。由于陈德华在该地区开展的革命活动影响较大,为保存革命力量,陈德华根据中共湘鄂边特委指示,将当地工作交给徐国炎代理,从董市乘船转移至武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德华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浙江分会理事、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华东分会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主任,还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杭州市、武康县三级人民代表。

(文字资料来源:枝江市史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