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峡枝江网 > 讲堂 > 三分钟讲堂
关注生物安全 确保生命健康

发布时间:2020-04-08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进一步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一、生物安全包含哪些方面?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影响?

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生物的正常生存以及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致病有害生物、外来入侵生物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侵害的状态。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的“生物安全法”的调整范围,大致相当于广义的生物安全的范畴。从新冠肺炎疫情看,现代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规制、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防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成为生物安全法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生物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物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安全、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和损害。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快生物安全立法进程,从而为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律支撑,尤为紧迫。生物安全法的目标应当包括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

三、新发和烈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的关系?

新发和烈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潜在的生物恐怖使用影响国家安全,引起高度关注,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四、什么是传染病?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主要有:

(1)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2)通过饮食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经蚊虫、血液等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

五、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有几类?一共多少种?

我国规定的传染病有三类,共有39种。

第一类:甲类传染病2种。比如:鼠疫、霍乱。

第二类:乙类传染病26种。比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肺结核、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

第三类:丙类传染病11种。比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感染性腹泻病等。

六、传染病防控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七、保护家人不得或少得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注意基本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仍然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

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当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1)对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预防接种。(2)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抵抗力。

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