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6
枝江融媒(记者 袁昌柱 胡文汇)1996年,李宜平大学毕业后加入湖北三宁公司,一直从事磷化工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2008年起担任三宁公司磷肥厂厂长。作为一名“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在产品质量与成本管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环保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提升企业与装置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三宁公司磷化工跨入全国行业十强。
技术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宜平先后对硫酸装置组织实施HRS低温位显热回收、循环水节能等技术改造;对工业一铵装置,他主持完成澄清、蒸发、结晶、烘干系统技改项目,硫磺制酸和工业一铵装置蝉联“全国行业能效领跑者”。
他严控磷酸一铵、工业一铵生产成本,磷酸一铵装置对原料利用率、中间产品转化率、能量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大幅地降低了成本;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工业一铵产品生产成本达到全国行业企业最低,今年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装置也被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评为“全国行业能效领跑者”。
李宜平在磷肥厂硫基复合肥、磷酸一铵、产品创造中国一流品牌基础之上,近三年来又组织对工业磷铵、磷酸二铵的“提质降本”技术和质量攻关,目前磷酸二铵、工业磷铵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居于同行业企业前列。
加强环保 实现绿色发展
结合磷化工生产特点,李宜平调研同行,扩大生产系统利用渣场高磷回水的能力,对生产区冷凝水、蒸汽管道疏水全部收集循环使用,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生产区内的主沟、子沟实现导渗处理,完成“干沟”工程;建立收集水池和污水处理站,并将初期雨水全部收集到水池,经处理后投入生产使用……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保证了磷化工绿色发展。
综合利用 实现循环发展
深入研究,努力实现“三最”(原料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优,运行效率最高)。李宜平通过对低品位磷矿、块粉硫磺、回收硫磺等低价值原材料,低品质磷矿石利用的深入探究,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实现既节约资源、又降低生产成本。创新工艺,变废为宝。他探索利用工业一铵渣浆生产磷酸一铵化肥产品工艺,研创使用己内酰胺副产物硫酸铵生产复合肥工艺的技术,在不断摸索与改进中,实现了添加量的最大化,达到了每年消化回收硫铵2万余吨的能力……这些技术和措施使公司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得到最大化利用,三宁公司荣获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他在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攻坚克难 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以李宜平为“领头雁”的磷肥厂技术团队,利用现有的生产装置和生产资源开发了60%磷酸二铵、16-20高磷硫复合肥、14-34高磷二元复合肥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不仅缓解了传统产品在淡季时的销售压力,同时每年为公司创造了10亿外贸收入;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创造性开辟改性磷石膏作为水泥行业缓凝剂,不仅有效解决了制约磷肥厂发展的瓶颈问题,还增加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2018年他带领团队利用磷酸二铵装置,经过设备改造,一次性成功生产出聚肽磷酸二铵。利用硫基复合肥装置开发出的硝硫基复合肥新工艺技术在国际和国内首开先河,不仅保证了市场淡季公司复合肥装置不停产,也让价格比常规产品每吨提升了200多元。2019年在没有行业经验可借鉴基础上,他们独创生产工艺,自行设计开发制作新型反应核心装置,生产出新型产品硫磷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主持磷复肥“模块化”生产模式,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灵活运用、梯级利用和产品调整升级,项目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主持研发的《利用磷酸一铵及硫基复合肥装置生产磷酸二铵的生产技术》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S-NPK装置及其在硫磷铵生产工艺中的应用》获宜昌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他被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聘为磷酸、磷铵、磷石膏领域专家,枝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