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峡枝江网 > 媒体枝江
【三峡日报】在“赛道转换”中跑出产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2-05-16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湿法磷酸精制车间净化工段,安全员与现场班长正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 郑明强 摄

三宁化工建设60万吨/年的乙二醇项目,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的高效清洁转化;兴发集团腾出950米长江岸线,投资20多亿元开发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华昊新材料投资30亿元建设陶瓷电容及电阻原材料产品厂房和生产线……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纳入“关改搬转”的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已按计划圆满完成“关改搬转”任务,其中关停38家、改造60家、搬迁19家、转产7家,完成第一阶段安全环保改造10家,全市化工企业扎根“新家”陆续投产。

产业新赛道上,宜昌化工企业竞速奔跑,以绿为底的“新卷轴”里,化工产业成为宜昌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统化工迈向精细化工

借着“关改搬转”的东风,华阳化工率先拿到了宜都化工园区的“入场券”,也开启了企业由传统化工迈向精细化工的发展之路。

“公司对一期原有产品进行结构优化和产能扩增,即将试运营的二期主要生产‘三嗪酮类’等高端紫外线吸收剂,属于公司转型升级后的高附加值产品。”华阳化工副总经理廖全红表示,去年7月,公司一期生产线顺利投产,产能从5000吨增至8300吨,产品种类增至19种,成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

和华阳化工一样,一大批沿江化工企业通过“关改搬转”,加快技术工艺更新,实现搬新、搬高、搬绿、搬强。

宜昌姚家港化工园内,三宁化工建设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高端农用化工等,形成了20条成熟的产业链闭环。宜化新材料年产2万吨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一批化工新材料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通过产业转型,化工产业在经历阵痛后,正在陆续“破茧新生”。宜昌市牵头申报的“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工信部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绿色化工标段决赛,成为全省唯一入围的绿色化工项目。

数据显示,3年来,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彻底摒弃以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逐渐转向创新引领的新路上来。

组团发力打造绿色园区

以“关改搬转”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宜昌持续推动产业组团发展、集聚发展,让化工“老火车”跑出“加速度”。

作为宜昌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的两大核心园区,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和宜都化工园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循环化、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要求,坚持高标准设计、全要素配套理念,全力推进环保安全、产业发展、公用工程、物流输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成为化工企业进驻的重要阵地。

走进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园区扩区道路路基、地下管网已基本完成,园区智慧平台、煤炭专用码头等公用工程正加快推进,园区扩规2.5万t/d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10万吨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经建成投产。

以三宁化工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姚家港化工园致力于打造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精细化工和高端农用化工为两翼的绿色循环化工园,是国家发改委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园区。

来到宜都化工园,以宜化、兴发等企业为龙头,园区正积极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型、科技型化工园区及长江经济带重点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园区扩区主干道已全线通车,综合服务区、公共管廊、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智慧园区、磷石膏资源集中库等项目正抓紧建设。

聚焦一流的环保安全、一流的工艺装备、一流的园区管理,宜昌加速推进化工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向绿色化工园奋力迈进。2020年,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荣膺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称号,枝江姚家港化工园跻身“国家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行列。

磷石膏综合利用成果显著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宜昌现有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3家,如何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推动磷化工企业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近年来,宜昌一直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2018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专项补助资金,2020年增加到4500万元,大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

2019年10月28日,宜昌获批为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以磷石膏单一资源为处置目标的国家级基地。

2020年11月14日至16日,“2020利废新材料科技大会暨长江经济带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宜昌召开,300多位行业内的顶级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宜昌,就大宗工业固废磷石膏的无害化综合处置利用技术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2021年12月21日,备受瞩目的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宜昌揭牌,实验室将围绕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和化工高效装备与智能控制等五大研究方向,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宜昌磷石膏综合利用不断提升,2021年底全市建成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设计利用能力达到1030万吨/年。

生产岸线化身生态岸线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道路纤尘不染,路旁林木绿意盎然,临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厂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滨江绿地,漫步其中,宛如公园。

在产业凤凰涅槃的同时,宜昌化工的产业格局也悄然变化,并释放出令人惊叹的生态效应。

“关改搬转”的同时,宜昌重视理性善后,通过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全力修复搬迁后岸线生态,邀请专业公司“诊断”“治疗”,将人居环境风险降至“红线”以下,并撒上草籽,让生产岸线化身生态岸线,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数据显示,全市累计复绿52745亩、长江两岸造林绿化13103亩,累计修复长江干线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98%,居全省市州前列。

产业环境的改善,也带来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首次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宜昌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211公里的长江干支流岸线重新披上了“绿装”……

如今,宜昌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媒体的密集关注,仅201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以《久久为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长江沿线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湖北:“光”“水”之变重塑发展新方式》3次报道宜昌化工“关改搬转”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先后5次点赞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经验。

来源:三峡日报 通讯员 经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