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峡枝江网 > 媒体枝江
【湖北日报】多点发力 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发布时间:2020-08-28

2020年5月,百里洲上丰收忙,创新“三化”发展模式推进市场主体带贫。

2020年6月,枝江问安镇代家店村扶贫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机器前熟练操作,扶贫加工厂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破解了贫困户就业难题。

枝江市政府扶贫办

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需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停顿放松。

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的使命担当面前,枝江市紧扣检验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围绕产业扶贫、主体全培育、援企拓岗、产销对接等多点发力,提高带贫覆盖面和带贫能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两手硬、两战赢”的勇气开启了新生活的“赶考”征程。

生产全方位

打造强农富农产业链

产业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突出产业主导作用,统筹产业提升推进产业带贫。坚持规模化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累计流转土地33.6万亩,其中,796户贫困户托管土地5395亩,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坚持标准化生产,聚焦“米果菜、猪牛鱼”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优质粮油、优质水果、安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建设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20栋,培育肉牛养殖整村推进示范村10个,建设健康水产养殖基地15万亩,通过标准化建设,促进6955户贫困户种养水平提升,2019年贫困户水稻单产达到690.2公斤、同比增长8.5%,柑桔单产1.72吨/亩、同比增长7.6%。

坚持智慧化管理,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搭建智慧农业平台。2019年,免费向1700户贫困户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为所产砂梨贴上二维码,促使农产品从5元1斤卖到20元1个,户均增收1150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全面建立,让枝江成功跻身“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主体全培育

构筑强筋健骨顶梁柱

坚持统筹主体培育和项目建设工作,确保主体带贫和项目带贫的成效显著。

枝江市先后出台多项主体培育方案和扶持措施,促进每村重点培育1个以上真正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经营主体。通过规范提升,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主体得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家、省级25家,多达316家新型经营主体与6505名贫困户建立稳定帮扶关系。创新金融扶持,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通过“政府基金+担保公司+银行+合作社+保险”模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吸纳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联强农牧、一尘水产等8家合作社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

坚持项目建设促增收,出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所有投入到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资金,通过量化给村集体以优先股形式入股经营主体,并按照每年保底不低于投入额4%的要求落实分红,专项用于支持本村产业扶贫。2019年以来,全市73个财政资金投向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参与村集体固定分红,落实分红资金146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丰联佳沃农业开发公司、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贫困村+合作社+代养”模式,带动了2个镇8个贫困村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发展。

就业多渠道

实现援企拓岗全贯通

就业,是恢复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关键之策,而“能就业、稳得住、能致富”是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

枝江市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数据比对等方式,摸准贫困人口就业需求,“点对点”应需施策,采用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等举措,及时满足未就业人员的培训意愿、就业创业需求。对已就业人员及时跟踪了解技能提升需求,分类建立培训供需台账动态管理和及时应需施训。在强化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基础上,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引导贫困劳动力积极参与本地企业招聘,就地就近就业,全市860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复工就业、稳定增收。

2020年,枝江市还大力推进扩内需增岗位和援企解难稳岗举措。全市增设221个扶贫专项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通村公路养护员、水利设施管护员“三员合一”等公共服务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比例达到50%以上。结合疫情导致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收集梳理15大类减税降费、财税支持等措施,编制“枝江市‘三送一解’政策清单”,全覆盖援企政策,推进稳岗稳员。对疫情期间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增收出实招

升级农特产品附加值

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给群众脱贫增收带来较大困扰。

枝江市第一时间启动农产品积压情况摸排工作,对全市农产品滞销种类、数量等进行统计,迅速组织销售企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同城配送新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电商+线下经销大户、网络+实体同时推进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销售速度。为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户和贫困户渡过难关,全市党员干部和时间赛跑,主动充当助农“店小二”,无偿帮助企业发布信息、联系宣传平台、帮助运送农产品。通过科学有序组织产销对接,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300多万元,有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同时,发动驻村帮扶单位采购贫困群众的农产品,180个市直驻村单位帮助销售近280万元,带动36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打开销路,在省商务厅的帮助下,先后与武汉、宜昌、荆门等地20余家收购商成功对接,打通流通环节。

落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全年采购农产品总量中贫困户农产品采购量应不低于10%的消费扶贫工作要求。鼓励倡导“百企帮百村”企业通过长期定向认购、临时团购、订单式生产认购等模式参与消费扶贫。各镇根据农产品种养时节统筹贫困户开展订单种养,搭起单位与贫困户之间的保供促产桥梁,形成长效稳定的产销机制。

携手阿里巴巴建成102个村淘村级服务站、3个淘宝镇、10个淘宝村,累计建成总数均居全省第一,上架120余款特色农产品,成为全省第一个淘宝村集群县。在此基础上,创建“电商主体+贫困户”模式,带动2468户贫困户农产品上线,董市甜瓜、问安马蹄等农产品上线即成网红。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