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峡枝江网 > 图片中心
枝江中小企业,这份开年“红包”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2-01-25

1月18日,枝江市政府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文件指出,到2023年,培育宜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0家,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达到25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0家,成为引领枝江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文件指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力争年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力争新登记企业占比逐年提升,年均新增企业1千户以上。建立个体工商户新转小微企业动态培育库,推动个体工商户新转为小微企业。

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对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于同一类申报项目,政策有效期内逐级认定的平台和基地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

推动"小进规”攻坚。对首次进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宜昌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经济发展奖励10万元,枝江本级按10万元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

引导“专精特新"发展。对首次获得财政部和工信部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于同一类申报项目,政策有效期内逐级认定的企业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对首次获得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省级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于同一类申报项目,政策有效期内逐级认定的企业在已获得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差额奖励。

构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 

文件指出,要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对照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指标,做到符合条件企业 "应报尽报""应入尽入"。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分类指导,形成有机衔接的梯度培育体系。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的监测、指导和跟踪服务,实行动态化管理。整合政策、资源和服务,支持、培育中小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宜昌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一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 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单项冠军企业(财政部和工信部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梯次发展。

大力招引"专精特新"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落地一批强链补链稳链项目。出台专门招引政策,给予配套支持。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文件指出,要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宜昌市对于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规模以下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重新申报并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首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未通过的,给予2万元补贴;对于首次"进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枝江本级对新认定及重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枝江本级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宜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工业研究院) 、重点 (工程)  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高新技术项目,或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并产业化,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按企业实际支付技术合作经费的30% 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10万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独立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方式,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工业“四基" 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 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品) , 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引导一批具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专精特新" 企业沿"技术一零件一部件一整机一系统”发展路径,扩大市场占有率。

加强精准服务支撑 

文件指出,要支持智能化改造。对获得工业互联网(云) 平台、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试验工厂、制造业“双创"、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等领域的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项目) ,分别奖励50万元。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根据省级奖励资金总额进行1: 1配套奖励。被省级遴选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云) 平台,一次性奖励25万元。对获得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省级工业APP典型应用案例、省级上云标杆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专精特新"企业因增资扩产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促进质量品牌提升。对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药品 GMP认证、FDA 美国食品与药物认证、TUV 安全认证等出口产品国际市场认证的,每获得一次认证,奖励5万元。对获得中国出口名牌和省级出口名牌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一次性补贴。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争创三峡质量奖、长江质量奖。对参与制定(修订) 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中融合了标准必要专利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15万元、5万元、5万元补助。对参与制定(修订) 知识产权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和先进团体标准的单位,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2.5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每件奖励50万元。

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参加境内省级以上展会的企业, 每个展位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补贴。对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和商务部门组织的各类省级或省级以上境内交易会、洽谈会、展览会,每个展位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补贴(含展位费、人员费用) ;对于纳入全省"百展行动"计划的境内外展会、香港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省、宜昌市补贴的基础上,每个展位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补贴(含展位费、人员费用) 。参加展会前企业必须在市经信商务局进行备案,各级展会补贴资金之和不超过展会实际支出,企业获得展位补贴资金不超过企业当年上缴税收总额。

加强企业培训交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企业家系统培训,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国内著名高校、企业学习研修;加强与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和游学活动,对于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1万元/人次的补贴。鼓励参加"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我市企业(项目) 在宜昌市“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分别给予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奖励。

建立公共服务网络。在双创中心建立“专精特新"服务专栏,由双创中心邀请相关专家和服务机构,从"政策+资本+服务 +载体"等多个方位,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 管理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全方位"点对点"专业服务。

强化要素资源供给 

加强人才支撑。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培育高精尖紧缺人才和高水平科技研发团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引进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 优秀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科技研发团队的"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专精特新"企业入选国家、省、宜昌市人才项目的分别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对于有"科技副总" 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满足选派条件及资源匹配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安排。

加大融资支持。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拟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抢抓北京证券交易所风口契机,开展北交所上市培训及诊断辅导服务,支持登陆资本市场,在主板上市且募集资金70%以上投资在枝江市的企业,税收在枝江市的,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且募集资金70%以上投资在枝江市的企业,税收在枝江市的,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且募集资金70%以上投资在枝江市的企业,税收在枝江市的,一次性补助30万元;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科技板块成功挂牌,税收在枝江市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

强化精准服务。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分类指导和精准有效施策,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支持企业成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落实用电价格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